文/今时品牌实验室 昱瑾
9月3日-4日,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欧亚媒体考察团记者跨越山海相聚茅台,通过采访交流、企业实地走访、沉浸式观演等形式,共同探寻中国白酒的奥秘与茅台文化的魅力。
9月3日,欧亚媒体考察团记者在中国酒文化城,通过群雕、浮雕、匾、书画、实物、图片和文物了解中国历代酒业发展的历程。在茅台酒的发源地——茅酒之源,考察团记者亲眼见证茅台穿越历史时光在这里留下的时代印记。
9月4日在茅台酒生产一线,欧亚媒体考察团记者沿着制酒车间、包装车间、老酒库的走访路线,近距离观察酿造技艺,沉浸式感受茅台文化和工匠精神。
无人不识茅台酒。当媒体记者化身游客,来自俄罗斯、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国外媒体代表以及中新社、环球人物、国家人文周刊等媒体的国内媒体代表,从“记录者”变为“体验者”,对茅台品牌感受更加深刻、了解更加宽泛。
“我会在我们的杂志和网站上对这里的故事进行报道,让俄罗斯人可以了解什么是茅台酒,为什么茅台酒这么珍贵。”俄罗斯“大欧亚”总编辑弗拉基米尔•别列日内赫表示,这次采访也让他明白了白酒的历史和中国人民紧密相连,并点赞古代技术和现代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创意混搭风的茅台鸡尾酒和茅台冰淇淋很受欢迎,外媒记者不停问“还有吗?”(张亚欣摄)
几天前,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成都启幕,贵州茅台在论坛上表示,一直以来,茅台坚持以质量为核,满足海内外“两个市场”,持续扩大茅台海外“朋友圈”,让全球消费者感受来自东方的匠韵。
本次活动通过邀约媒体记者的方式让国内国外的新闻传播者来到茅台实地走访,是一种扩大品牌海外“朋友圈”的有效方式,它使媒体直观地了解茅台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酿造过程,让海内外媒体挖掘茅台酒优秀的新闻素材,把属于中国酒文化的“精髓”推介出去、扩散开来。
喝过茅台酒的妮娜·尼奇博洛娃在中国酒文化城里留影(周斌摄)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晚报》第一副总编辑妮娜•尼奇博洛娃曾因青岛出差的机缘巧合喝过茅台酒,并将它带回国与朋友分享,在谈到吉尔吉斯斯坦的朋友们反馈如何,她说:“我的朋友们都很喜欢茅台。”
2016年开始,人民日报社就开始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媒记者、人民日报记者组成调研团,走访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企业的形式,举办“一带一路”媒体调研活动。
充满艺术细胞的哈萨克斯坦总统广播电视总局主编古利法丽扎·拉马扎诺娃不放过任何一个能拍出美照的地方,她在中国酒文化城古色古香的景色里定格(周斌摄)
2016年,茅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开放态度,坚定国际化发展战略,茅台酒销往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出口额超43亿元,在国际化进程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酒文化和民族品牌的独特魅力。
一字一典故,字字和酒相关。“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社长兼总编辑铁木尔·库瓦托夫说:“记录下来,慢慢消化。”(温素威摄)
这一魅力也真真切切地被海外消费者所喜爱。李白的《将进酒》、武松酒后打老虎......“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社长兼总编辑铁木尔•库瓦托夫脱口而出中国“酒故事”,他说:“中国白酒的传承并非偶然,它承载了中国人民的灵魂、内涵,我也想像李白一样饮酒写诗、仗剑天涯”,并表示“这”是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里的宝藏。
欧亚媒体考察团成员对中国的“诗仙”李白都很感兴趣(陈斌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进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更加紧密,在这一交流的分支中,象征中国人待客热情、开放豪情与儒雅柔情的白酒文化,开辟了沟通国际友谊的新潮流、新通道,也打通了以茅台为代表的中国白酒迈向国际化的通道。
“哈萨克斯坦实业报”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在阅读《申报》对茅台酒的报道(周斌摄)如今,独属于茅台酒的“酱香风味”在海外口口相传。来自格鲁吉亚“经济中心网”的总编辑莉安娜•乔尔乔利亚尼说,“格鲁吉亚是红酒的故乡,我们与中国有很多酒行业的贸易往来,这里的酒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