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疫情笼罩的第三个春天,春寒料峭。为了让近期或居家隔离,或减少了聚会游乐的人们多一份独处的温暖,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将于3月29日14时在B站同步首播“树,树”展览“游牧之夜”音乐会——“李带菓:寻找树的声音”。
在这场演出中,李带菓将树木视为人类世界中基本行动者,并以树的视角为灵感,创作了7首召唤树木精灵的曲子。希望音乐可以驱散寒意,在人们的心里种上一棵树。
2021年7月9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携手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共同举办的“树,树”展览在上海开幕。展览意在凸显了生物世界的伟大主角——“树”之魅力,呈现其美感及生物多样性。
观看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收看直播
乐游上海视频号
演出以一首法语诗开场:
《曾有一片叶子》
Robert Desnos
(译文)
曾有一片布满脉纹线条的叶子
生命线
命运线
心之线
在叶子的尽头曾有一条树枝
分叉的线条
生命的标志
命运的标志
心的标志
在树枝的尽头曾有一棵树
这棵树
无愧于生命
无愧于命运
无愧于心
被刻下的,穿过的,刺透了的心
无人得见的树
在树的尽头曾有根
这些根
生命的藤蔓
命运的藤蔓
心的藤蔓
在根的尽头曾有一个地球
简单的地球
圆圆的地球
独自穿越天空的地球
地球
叶脉、树枝、根系,根系相互连接在土地里构成了一片巨大的网络。树不需要认同,不需要同情,不需要辩驳,让我们试着跳出人类文化和情感的旋涡,去寻找、聆听树的声音,感受树的生机和气息。
为此,在演出过程中,观众成为现场的灯光师,他们通过手中的光源和不同类型的植物,随着音乐在墙面、演奏者与乐器上打出摇曳的树影,模糊的轮廓与光在明暗交织中窃窃私语,空气也随即流动。这些光影的律动好比胡柳的作品《竹林里》,“把人的想象带到远方,又把人从远方送到内心深处”,让“树,树”的展览现场变成了虚虚实实、令人向往的森林。
这是一个并没有太多人的静谧夜晚。在鸟鸣和风声响起时,有一扇门被打开了,远处传来了一首诗,人们打着光,寻着诗的声音向森林深处走去......这种说难以言说的呢喃到底是什么呢?嘘,请听。
演出曲目
树木精灵的召唤音乐
1. 二氧化碳的冥想(锣),10分钟
2. 碳成为树物质(巴乌、笛子),10分钟
3. 黑暗中的根的姿态/树木万维网(大提琴、中提琴、人声),20分钟
4. 光合作用(琵琶),10分钟
5. 绽放(姆比拉,人声),10分钟
6. 脱离(钢琴、古筝),20分钟
7. 祷文(塔布拉鼓、杜杜克琴、钢琴、人声),15分钟
表演者
古筝/中提琴/琵琶/预置钢琴/人声/mbira/锣:李带菓
萨克斯/duduk/笛子/锣:老丹
大提琴/锣:王田
人声/mbira/塔布拉/锣:汪崝
开场诗朗读:龚彦
音乐人
李带菓
中国的实验音乐、世界性音乐与新音乐领域的杰出人物。1981年出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李带菓从童年时期就开始学习不同种类、风格的乐器与音乐,其中包括西方古典音乐、蓝草音乐(小提琴、低音提琴、钢琴)、中国古典音乐(二胡、琵琶)、芬兰民间音乐、卡纳迪克音乐(南印度)、绍纳民族的安比拉琴(津巴布韦)、以及当代古典作曲和即兴创作。2004年移居中国大陆后,他开始进一步延伸自己的作曲风格,并将各种乐器的进阶技巧融合在一起,尤其是琵琶、古筝、巴乌、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小提琴和钢琴。他的演奏和作曲风格经常使用复合节奏、手工“电音”,融入东方的空间感和虚无感,以及印象主义。李带菓的演出,先锋派传统和古典音乐传统,像是一场通过文化混血身份进行的前卫音乐艺术移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