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推介活动”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指导,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主办。本次活动旨在宣传推广本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树立行业典范,推动文物保护工程质量提升,充分发挥文物保护成果惠及社会的积极作用。
6月10日下午,市文化旅游局(市文物局)在友谊会堂举办了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正式对外发布了第二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推介名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哪些项目最终成功入选。
中共一大会址(含博文女校)保护修缮工程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始发地,博文女校是中共一大与会代表的宿舍旧址。此次修缮工程采用了传统工艺传统材料“修旧如旧”。重新对外开放后,它将以最接近百年前的历史原貌迎接建党百年,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和历史根脉。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修缮工程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是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也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新青年》杂志的编辑部。修缮工程修复了门楣山花、木质雕花等石库门住宅特色细部,恢复了清水砖墙的里弄原貌。对外开放后展示早期革命者工作的场景,对传承革命薪火,弘扬红色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海茂名路毛主席旧居保护修缮工程
茂名路毛泽东旧居是毛主席1924年来到上海工作时的居住地,也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和杨开慧一起开展革命工作的场所。此次修缮找到了解放初期的完整测绘图纸,为恢复石库门门头山花、窗楣窗台等,提供了充足的依据,成为传承上海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孙科住宅保护修缮工程
孙科住宅建于1931年,由邬达克设计。在修缮过程中,深入考证建筑历史,整修室内重点保护部位,修复鱼鳞状拉毛粉刷墙面和室外平台,拆除后期加建,整治花园和景观。现在,它已成为上生·新所城市文化共享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举办各类展览、沙龙。
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格致楼保护修缮工程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格致楼,根据历史照片恢复中国传统式屋顶和底层外廊式空间的同时,提升了建筑内部的使用功能,为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的保护修缮树立了新标杆,也为近代中国教会学校及早期中西合壁风格文物建筑的保护实践提供了范例。
上海市肺科医院叶家花园保护修缮工程
叶家花园位于上海市肺科医院内,民国时期浙商叶澄衷之子叶贻铨建造。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错落有致。此次修缮不仅提高了各类构筑物的安全性能,恢复了园林的历史风貌,更提升了医院的整体环境,为医疗卫生建筑与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合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天平街道“邻里汇”(乌鲁木齐南路64号)保护修缮工程
天平邻里汇主楼建于1932年,由邬达克设计。工程对文物建筑本体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原则的同时,对庭院内的现状建筑做了改造,创造了带有休闲用餐,文娱活动,展览讲座等功能的公共空间,保护与再利用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温馨惬意的社区服务和治理平台。
修道院公寓(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展示馆)保护修缮工程
修道院公寓建于20世纪30年代,典型的西班牙住宅风格。此次按照历史原貌,对建筑本体和消防、空调、弱电等系统进行全面更新。经历两年修缮,它以“衡复风貌馆”的身份重新亮相,全面展示衡复风貌区的历史变迁和多元文化。
淮海大楼保护修缮工程
始建于1931年的淮海大楼,又称恩派亚公寓,是一幢完全由中国人设计和施工的现代装饰主义风格建筑。此次工程以历史图纸为依据修缮了外立面墙体,还原了底层商店的门窗样式。对电气和给排水等功能性设施也进行了升级改造。修缮后,它已成为淮海中路常熟路转角的城市新地标。
上海宋庆龄故居预防性保护项目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此次预防性保护基于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对文物建筑的分析、监测、评估和日常管理,力求尽早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干预,是上海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从抢救性向抢救与预防并重转变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