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通栏.png

关闭
搜索
|

365.png

梅宇:久久为功,共同努力做好中国茶产业这篇大文章
来源: 商业品牌网 ·  作者: 贵州茶香 ·  2025-01-17

编者按

12月31日,2024第十三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暨普安早茶全国产销大会在古茶树之乡、世界茶源地普安县召开。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职副会长梅宇应邀作主旨演讲,小编特将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梅宇:久久为功,共同努力做好中国茶产业这篇大文章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第十三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暨普安早茶全国产销大会,做一个简要的报告,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说茶叶。茶,是世界三大天然植物功能饮料之一,也是除水以外的第二大饮料。目前在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种植,总的面积530万公顷,产量是660万吨,有160多个国家饮用茶,饮茶人口我们估算有30多亿人,这是这么一个全球的概念。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我们发现茶利用的历史已有大概3000多年。茶叶是我们中国农业产业的一个支柱产业,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们做过统计,在中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当中,有337个是以茶叶为主导产业,其中又有1/3也就是110多个县,茶是唯一的支柱产业,在此作出了重大贡献。

梅宇:久久为功,共同努力做好中国茶产业这篇大文章

我们都知道2020年是首届“国际茶日”,联合国为什么要把茶产业设一个“国际茶日”呢?因为茶叶是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样板,所以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咱们宏观环境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大家都正在面临一个比较重大的变局,中国茶产业还是有比较厚重扎实的基础,其中包括文化基础、产业基础还有市场规模,我们也是在持续地发展,保证了一个基本的稳定。

首先要汇报的是2024年的茶叶产销情况。因为具体的数据目前还没有出来,应该要在2025年的2月底至3月初才能出来,现在只是作为一个估算。根据估算,首先说第一条,茶叶生产面积现在应该达到了5250万亩。过去我们说全国有18个主产园,今年我们西藏也有了5万亩,所以变成19个了,可能后期还会再增加,估计应该涨了1.5%;干毛茶的总产量我们推算的是突破345万吨,比去年我们的数据增长了3%;干毛茶总产值也是稳定地在增长,增速比原来慢,大概是3345亿元,均价出现了一个回调,应该回调了2%。第二个,在国内消费方面,我们预计国内内销精制茶总量是250万吨,这个差和345万吨不能直接对等,因为345万吨是干毛茶,而我们说的250万吨是成品,也就是精品,所以大家不要有误解。我们的内销总额3400亿元,还是有缓增,但是均价有了2%左右的回调。可能回调最严重的应该就是出口了,根据海关数据和我们的观测,2024年的出口量现在大概只能保持在36.5万吨左右,我们的出口额下降比较多,主要是受到了美元的一个收购项目影响。

那么面对当前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来看待,是我们需要解决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刚才跟宋宝安院士也在交流,其实我们对一个产业最看重的是什么?就是它的未来。我们怎么看未来呢?那肯定是登高望远,所以我们要从一个更宏观的层面来看未来,这样我们才能有信心。前面都说了茶叶是传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是我们的一个健康饮料,在同时代替消费的情况下,当然是稳步地向上发展,比如设立“521国际茶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非遗目录等。

梅宇:久久为功,共同努力做好中国茶产业这篇大文章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非遗目录

刚才在讲产业回顾,我们把2014年到2023年的数据做了一个整体的转变,包括产量、出口量,大家可以大体关注一下这些数据。从2014年到2023的这些数据,我做了一个中国茶叶内销情况与中国及世界GDP对照图,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对于经济来说,“三驾马车”是什么?指的就是消费、投资、出口,所以必须市场好起来。

第三个是通过SWOT分析,包括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大家都说“危中有机”,首先说一下我们的优势:第一,我们从茶园到茶杯,茶园是什么?茶园一个是种植,还有加工,包括我们跟工信部也在商量,可能以后要做一个相关的文件,通过工业化速转这些怎么让茶产业能够高质量地发展;第二,是消费端、流通端,怎么把它做好;第三,是广阔的市场基础,还有消费扶持、文化积淀、中国文化的品类选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

那么劣势在哪里?第一个是生产端,这里面其实又包括种植、加工。首先就是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失衡,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地方都是在跟风,谁干得好我们就跟着走,但实际上这种趋势是有问题的,一定要看得更长远,还要结合自己的特点;第二个就是茶园的基础设施活动,现在很多茶园还是处于失管的情况,我觉得对于长远发展来说,你应该思考怎么提质和升级,这是基础设施方面。第三个是标准化进程缓慢;第四个是创新研发偏弱,科技工作者可能把自己研发的一些初级成果又进行了一个生产力的转化,就不够深,所以就出现了这个问题。第五个,就是资源利用及生态保护欠缺。

另外一个,是消费端,首先是我们茶文化传播不够深化。目前来看我们做的一些茶文化的东西很多在推动时,都是在那去过一遍,所以不够深化,要把它精深的东西,把真的文化、有底蕴的东西挖掘出来,我觉得这个才是最重要的;第二个是市场诉求把握不准,因为大家都在跟风,别人干了我就应该跟着干,这是不对的,要精准地了解消费者到底需要怎么样的;第三个是质量与消费诉求有差距;第四个就是品牌建设问题,大家都在说品牌建设,就好比说一个班的学生不可能水平都一样,怎么根据他的程度来因材施教;另外一个就是国际化地位。

我们再来讲机遇,这就比较简单了,“大健康”时代提供了广阔市场潜能;绿色发展已形成全社会共识;先进技术为茶叶消费和管理提供无限可能;文化自信吸引更多消费者;现代社会品牌意识日益提升,根据调查,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什么?就倾向于品牌。因为品牌它不仅是一个产品质量的问题,更是一个诚信的问题,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怎么将这个让大家相信,所以他才能产生意向;另外就是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新茶饮出海拓展国际空间。

梅宇:久久为功,共同努力做好中国茶产业这篇大文章

挑战方面我们也能看到,第一个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不理想,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经济实际上这个趋势是没有改变的;另外,茶叶产品创新与“三产融合”发展,目前产业已经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也就是说个人英雄主义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存在,这个方法和时间点已经过去了。还有就是国际与国内的市场质量监管存在着差异,外销市场持续低迷。

关于未来的展望有八点,第一个是茶叶产销将保持上升趋势,从市场端和我们的供给侧来说,未来中国经济强盛还是大势所趋,这个是重点。另外,在党和政府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产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还是可以高质量发展。

第二个,名优茶、特种茶、有机茶仍是产销热点。因为不管是从文化属性还是从国际的市场来看,这些都是我们的各种特色,实际上我们作为一个产品,我们也需要打出一个自己的特点来。

第三个,产业化是茶叶经营的发展方向。现在中国茶里面可能还存在一个小而散的问题,通过目前经济的调整跟市场规律怎么进行整合,从而产业化打造好集群品牌,这些可能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四个,品牌化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里面说了几块,第一是品牌建设,它不仅仅在于企业的实力和资本,更在于思想、文化和理念;第二,产品质量和服务是做好品牌建设的核心,现在大家都是搞服务,服务销售就是这样;第三,诚信是品牌发展的生命线,就像一些药企老字号就是这个模式的,诚信其实就是让消费者相信,目前我们可能差点;第四,完善周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统一管理保障品牌建设,这样才是保证品牌建设行业的方式。

第五个,茶文化复兴是茶产业振兴的强大助力,这个毋庸置疑;

第六个,新质生产力是茶产业建设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为支撑的一个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必然还会形成新的生产关系。所以要把这个作为一个研究,科技就是重点支撑的,也就是靠着我们宋院士、刘院士,一起来把它研究好,把我们产业做好。

第七个,人才队伍是茶产业建设的重要基础,没有人可能不行,没有人才更不行,所以人才是我们的机会,大家的认知要有提升,不能在原地踏步。如果说新入行的企业家和原来的这些企业家没有差别,那么这个产业是没有希望的,必须有人才不断地促进产业提升。

第八个,深加工和服务业的延伸是新的增长点。刚才也在跟宋院长交流,对于茶叶的深加工开发的市场前景还是很看好的。我们的茶叶怎么样让它快速流转,尤其像我们贵州不太具备存放的属性,所以我们要让它快速流转,怎么流转?可以通过新茶饮、即饮茶、茶馆业、茶包装业、茶文旅业等茶产业在服务业态的延伸与发展推动,这也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茶经济的新增长点。

最后我说一下建议,第一,把握大健康、AI等新机遇,着眼于消费增量,发力在消费需求和场景;第二,加大品牌市场的开拓力度,务实调整产品结构,积极适应市场变化;第三,深入挖掘与拓展产业特质和文化内涵,加快自有品牌与市场结合及品牌国际化进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第四,持续举办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和产品认知度,促进消费从产品向综合服务延伸;第五,增强自身专业能力、经营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重视和加强与合作伙伴的相互赋能。我们经常说一句话“能力决定下限,机会决定上限”,当机会来了的时候,你能不能抓住?你有没有能力去完成这个任务?因为机会不是你自己碰到的机遇,所以要把自己的能力做好提升;第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与运营能力,坚持营销创新、渠道发力,重点开发潜在市场和消费群体,提升供给水平的适配性、适应性和灵活性;第七,加强渠道融合,提高消费便捷度,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市场消费。

最后一个,积极呼吁政府加大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因为产业的发展是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的。我们衷心地希望政府能够摸清产业的规律,制定顶层的规划,做好顶层设计,设计好一个具体的路径,同时久久为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中国的茶产业做好。

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中国茶产业这篇大文章,谢谢大家!

绿色.jpg

品牌推广

公益节.jpg

品牌推广

科创节.jpg

品牌推广

ab6b4cd3961517dcbd39161275e91a07.png

品牌展播查询

品牌展播查询.png

微信小商店

微信小商店

微信视频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