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下午,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主办,中国互联网协会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中国移动研究院承办的2022北京智源大会“人工智能新基建”专题论坛以线上直播的方式成功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专家就人工智能新基建的战略内涵、发展策略、基础软硬件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典型应用实践等关键问题展开精彩分享与讨论。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尚冰出席论坛并致辞,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徐宪平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中国互联网协会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教授黄铁军,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包云岗,华为中央软件院架构与设计管理部部长金雪锋,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王丹等嘉宾发表精彩主题演讲。壁仞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凌杰、海光公司副总裁吴宗友、寒武纪联合创始人刘道福、华为昇腾计算业务CTO周斌、摩尔线程AI首席科学家夏威、燧原科技创始人兼COO张亚林等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专家们参加了圆桌论坛环节。
在论坛致辞中,尚冰指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新基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智能算力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数据集开放共享不断加快,人工智能新基建溢出带动效应明显。在国际形势多变和疫情反复的严峻形势下,抓住机遇发展人工智能新基建意义重大。
就如何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新基建发展,尚冰理事长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提高站位,不断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要深刻理解人工智能新基建的重要基础作用与牵引带动作用,从国家战略高度谋篇布局,适度超前部署、坚持长期投入;
二是强化担当,努力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硬实力。要加快打造软硬一体化的自主产业生态,培育一批具有技术和产业控制力的“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不断实现突破发展;
三是合作共赢,加快拓展人工智能经济新空间。政产学研各界携手共建,促进全社会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创新要素融通,实现我国人工智能新基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共同探索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
IEEE Fellow、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冯俊兰担任本次论坛主席。
中国互联网协会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南新生主持论坛主题报告。
徐宪平发表了《新基建与人工智能》主题演讲。他首先介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型,具有连接、计算、交互、安全四个内涵,以及基础网络、数据、硬件、软件、平台、应用、标准、安全等八个基础;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基建呈现出技术迭代、软硬兼备、数据驱动、协同融合、平台聚力、价值赋能等六个典型特征。
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方面,他指出,首先要把握算力、算法、数据三大核心要素,当前存在关键技术供给不足、开源生态集聚不够、伙伴关系联接不紧、数据资源流通不畅等四个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设重点是加快建成自主高效的智能算力网,建成活跃融通的开源生态系统,建成开放普惠的行业赋能平台,建成共建共享的基础数据库。
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政策考量方面,他深入剖析了综合施策的政策考量基础,介绍了新基建九条政策建议,并提出六个重点对策举措: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采购自主基础软硬件制度,发挥市场与政府协同推进作用,促进多主体多元化投入,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最后,他结合新型基础设施REITs特点,介绍了研究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REITs试点工作,使其成为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融资方式。
张亚勤发表了《走向无人驾驶》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结合当前智慧交通时代的技术发展特性、产业升级方向与商业格局变化,指出无人驾驶目前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实现无人驾驶存在一些关键问题,介绍了无人驾驶中使用的关键技术和前沿算法,强调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二者缺一不可,并分享展示了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无人驾驶的部分科研成果。
高同庆发表了《体系化人工智能——中国移动的AI实践》主题演讲。他指出,人工智能新基建不仅是解决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的核心挑战的重要基础,更是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巨大潜力,使其广泛服务民生的基石。
中国移动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新基建的过程中,总结提炼出“体系化人工智能”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体系化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新基建实现规模化价值的关键路径。
高同庆在演讲中分享了中国移动打造“体系化人工智能”引擎、攻关核心技术所取得的成果,介绍了中国移动通过“体系化人工智能”模式在创新各领域智慧信息服务、赋能行业智能化转型方面所开展的优秀实践。
高同庆表示,未来中国移动将持续升级“体系化人工智能”技术内核和产业赋能成效,与产业链合作伙伴一道,让“体系化人工智能”成为激发和实现人工智能巨大价值的成功范式。
黄铁军发表了《大模型时代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主题演讲。他指出,大模型时代即将到来,但“大炼大模型”不是合理的发展模式,在技术上应更加关注创新性,减少同质化、重复性的模型训练。
他结合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旗舰项目上的实践经验,从算法、数据、赛场、算力等维度进行了阐述,介绍了集中开展公共性工作、鼓励算法技术创新“赛马”竞争机制等破局思路,提出从“大炼大模型”到“共炼大模型”的转变。
他表示,未来智能生态核心是运营,像水、电、气、信息一样供应智力;同时,全球大模型生态将屈指可数。
他提议,应面向2030加大推进我国大模型技术及产业生态布局,建设国家级智力运营商,促进开源开放,努力成为未来全球大模型主导生态之一,支撑国家运营,服务全球发展。
包云岗发表了《开源芯片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演讲。他结合处理器芯片技术产业背景和开发流程,指出开源成为处理器芯片发展的新趋势,包括开源指令集(L1)、开源设计实现(L2)、开源工具和开放流程(L3)等三个层次。
他表示,开源芯片有助于解决智能物联网时代需求碎片化问题,并有助于降低芯片设计门槛,从而推动我国芯片人才培养、繁荣芯片创投市场、释放芯片产业创新活力。目前国内企业和机构在国际芯片开放标准组织RISC-V中高度参与,积极推动RISC-V生态建设。
他介绍,中科院着力推动RISC-V生态在国内发展并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其中香山系列开源高性能处理器达到L2.5级,成为国际上最受关注的开源硬件项目之一。
金雪锋发表了《AI框架的挑战、创新和实践》主题演讲。他从昇思实践的角度阐述AI框架的发展趋势、挑战以及创新,并讲述了昇思MindSpore的应对、实践以及生态建设思路。
他表示,AI框架是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是人工智能新基建的重要一环。昇思MindSpore从新的应用范式、新的计算架构、新的开发和部署方式三个维度进行突破,建设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使能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繁荣。
王丹发表了《智能楼宇的人工智能服务:从应用驱动到平台建设》的主题演讲。首先,王丹介绍了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楼宇中需求端和供给端进行精准的行为预测与运行控制的若干实例,指出计算软件平台的建设将助力于信息技术的规模部署,分享了统一数据、统一评判的研究成果和未来趋势。
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以“AI芯片与新基建”为主题,由冯俊兰主持,与徐凌杰、吴宗友、刘道福、周斌、夏威、张亚林等芯片界大咖一道,就AI新基建、AI产业发展阶段、AI芯片行业发展思路等热点话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对于AI新基建,与会专家主要讨论两个方面,一是AI新基建的衡量标准,各位专家表示,要发挥集约化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芯片、系统的通用性和算力密度,适应未来发展;二是实现AI新基建的路径,专家们指出,要构建开放生态,分门别类推进建设,政府及产学研用分别发挥相应的作用。
关于AI产业发展阶段,与会专家主要讨论两个方面,一是怎样深耕垂直行业,各位专家表示,要深入挖掘行业痛点,通过业务驱动理论研究,让科研成果更好的服务于业务场景;二是怎样做更好的智能化运营,专家们提到,通过标准引导产业发展,加强生态协同扩大使能用户范围,提高智能化应用持续更新的能力。
对于AI芯片行业发展思路,与会专家表示,一是要从长远角度规划新基建;二是通过提升芯片间数据传输效率、转型AI为中心的计算架构、加强AI与芯片协同设计和优化等方式提升芯片使能AI的效率;三是针对国内产业共性需求加强AI应用研发、提升系统集约化程度等方式,弥补芯片制程工艺短板。
最后,与会专家表示,要做时间的朋友,持续迭代产品、持续赋能,打造核心技术竞争力,希望未来代表中国成为行业标杆。
来源: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