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通栏.png

关闭
搜索
|

副本_篮球赛事宣传简约风公众号首图__2025-01-30+23_05_37.png

赤水河畔的生态叙事:解码茅台的三重生命密码
来源: 商业品牌网 ·  作者: 茅台时空 ·  2025-02-18

文/今时品牌实验室 昱瑾 薛晨

雨水惊蛰之间,赤水河谷升腾起绵密的酒香。在茅台镇举行的“赤水河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一张能发芽的嘉宾证在与会者手中流转——当桑树种子在春泥中萌发时,这场关于生态文明的对话已在茅台人的基因里生长了半个多世纪。

茅台发起这场论坛,一方面是为2月18日举行的“中国茅台·国之栋梁”生态守护公益行动率先“预热”;另一方面也彰显了茅台对赤水河生态保护的决心与担当。

赤水河畔的生态叙事:解码茅台的三重生命密码

蜿蜒的赤水河,滋润了两岸青山,哺育着无数生灵。

值得注意的是,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在其主题分享中,用含“绿”量、含“文”量、含“金”量这三个新鲜词汇吸引了在场专家学者的注意力,让各界看到茅台是如何在产区生态保护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思维指导下,为社会提供生态产品;让各界重新审视产品背后的价值,不再拘泥于经济层面,而是包含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赤水绿脉:

产区里的茅台生态价值

一阵酒香,一方新绿,从雨水时节开始,也从一张能发芽的“种子纸”开始。

能发芽的“种子纸”,只是茅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冰山一角。赤水河的生态密码,还藏在茅台酒瓶的分子间隙。2024年,这家酒企完成了一项独特的“生命体征监测”,追踪每瓶酒的碳足迹与水足迹。

赤水河畔的生态叙事:解码茅台的三重生命密码

技术人员对茅台酒生产进行科学研究。

何为茅台酒的碳足迹?简单来说是一瓶茅台酒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碳排放情况。茅台的数据显示,一瓶茅台酒在原材料获取、酿造生产、产品运输、生命末期以及销售五个阶段,其碳足迹占比分别为27%、30%、1%、39%、3%。

通过追踪每瓶酒的碳足迹与水足迹,茅台发现39%的碳排放源于酒瓶的“生命终章”。这组数据如同生态CT影像,让茅台启动了覆盖全国的包装物回收计划。从上海外滩到成都宽窄巷子,空酒瓶正在开启第二次生命旅程。

赤水河畔的生态叙事:解码茅台的三重生命密码

污水处理厂水样COD滴定。

水足迹方面也是如此,在原材料获取和产品制造两个阶段,寻找可供节水的节点。根据茅台的目标,2030年每一瓶茅台酒全产业链的碳足迹下降20%;水足迹下降30%。

近年来,茅台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确定了“135”绿色发展体系,优化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低碳、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三生空间”,并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工作中,紧盯水、能和碳、气、声以及固废5条路线,推进“一基地一标杆”建设,构建“水土气微”生态系统,打造白酒行业生态环保标杆企业。

赤水河畔的生态叙事:解码茅台的三重生命密码

茅台改造后的锅炉水处理车间,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实现“应收尽收”。

在酿造车间,水循环系统如同精密的生态钟摆,年节水量相当于200个标准游泳池。厂区上空的“煤改气”工程,让98%的优良空气成为赤水河谷的常驻客。这些数字背后,是茅台投入4亿元构建的“水土气微”生态矩阵,更是中国制造业罕见的“生态会计学”实践。

“人文窖藏”:

一瓶美酒里的温度

当全球都在追问AI能否替代传统工艺时,茅台包装车间的1700名女工给出了诗意的答案。她们为每瓶酒系上的红丝带,不仅是飞天纹样的延续,更是匠人指尖的温度编码,更体现了茅台对其1700名包装女工的人文关怀与温度。

赤水河畔的生态叙事:解码茅台的三重生命密码

这种温度在达沃斯论坛上流转,最终凝结成“东方传统色彩计划”中的绛纱、紫矿等文化色谱。2024年,茅台参与支持“东方传统色彩计划”,为国内有关机构、学者搭建深入挖掘传统色彩文化精髓的研究性平台,并从具象、意象以及心理意境的投射,探索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应用。

赤水河畔的生态叙事:解码茅台的三重生命密码

茅台将“绛纱色”运用到产品中。

自去年“缃叶色”的发布为始,至今年贵州茅台酒(乙巳蛇年)承载的“绛纱色”以及贵州茅台酒(笙乐飞天)承载的“紫矿色”,这个人文公益项目见证了茅台丰富且深厚的人文底蕴。

一瓶美酒里有一个人文的中国,于茅台酒而言,更是如此。

赤水河畔的生态叙事:解码茅台的三重生命密码

赤水河两岸的绿意链接起沿岸的大小酒企,也链接起整个产业上下游数十万从业者的生活。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博士陈照在酿酒车间的窖池边发现,茅台的人文生态远比想象中复杂:“这里既有微生物群落的自然博弈,更有‘顺天敬人’的哲学沉淀。”2024年MSCI ESG评级跃升两级的数据,茅台在MSCI ESG评级中以5.7分的综合评分,评级跃升两级至BBB级,为目前中国白酒行业最高评级,这一评价数据,恰好印证了这种天人合一的现代性。

“生态金线”:

转化为经济价值含“金”量

业内人士认为,茅台所探索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价值路径,生态价值含“绿”量与文化价值含“文”量,最终都将转化为经济价值含“金”量。

而赤水河436公里的流域,正在书写一部生态经济学的中国样本。茅台将173万吨酿酒副产物转化为8亿元产值的过程,恰似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产业镜像。当贵州茅台酒成为首个千亿级超级单品,其海外版图已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每瓶酒的远航,都是中国生态文明的世界注脚。

赤水河畔的生态叙事:解码茅台的三重生命密码

茅台镇周边茂密的植被,孕育着绵延千里的生命,成为了万千生灵的家园。

在“生态守护公益行动”现场,茅台人将公益林种植与青年人才培养编织成新的生态网络。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所言:“赤水河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生态价值的转化方程式。”这个方程里,既有碳足迹的数学解,也有人文温度的文学解,最终指向人类与自然共和解的哲学解。

赤水河畔的生态叙事:解码茅台的三重生命密码

“生态守护公益行动”现场的种植林。

赤水河畔的生态叙事:解码茅台的三重生命密码

赤水河畔,依山而立的茅台厂区鳞次栉比、错落有序。

暮色中的赤水河泛起琥珀光,茅台镇的酒甑蒸腾起新的云雾。从一粒红缨子糯高粱到全球餐桌的琥珀琼浆,这条穿越生态、人文与经济三重维度的河流,正在酿造超越时空的文明之味。

绿色.jpg

品牌推广

公益节.jpg

品牌推广

科创节.jpg

品牌推广

ab6b4cd3961517dcbd39161275e91a07.png

品牌展播查询

品牌展播查询.png

微信小商店

微信小商店

微信视频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