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你还在踌躇不前,不知道如何开展重点工作吗?
1月6日,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宣读了《2022年全省茶产业工作要点》,明确了新的一年贵州茶产业的工作重点,具体内容如下:
2022年全省茶产业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抓好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对贵州茶产业的殷切期望,按照《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及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和有关会议部署安排,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确立地位”的战略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提升质量,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原则;深入实施茶产业“十四五”规划,做优茶品质、做大茶企业、做强茶品牌、弘扬茶文化、拓展茶市场,做强“干净茶”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贵州从茶产业大省向强省迈进。
二、目标任务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650万亩;全年茶叶产值达到630亿元,同比增10%以上;茶叶力争出口4亿美元,同比增30%以上。
三、重点工作(一)加强品牌引领1.聚焦“贵州绿茶”。突出“贵州绿茶”绿色、生态、干净、安全的本质特征,严格把控“贵州绿茶”用标产品质量,规范“贵州绿茶”地标使用。加强“贵州绿茶”地理标志用标企业管理,使用低碳环保、简洁包装,外包装左上角印刷或贴上“贵州绿茶”地理标志。2.加快品牌整合。以市(州)为单位,加快推进都匀毛尖、遵义红、瀑布毛峰、梵净山茶等区域公用品牌整合。按照一县一品牌思路整合茶叶主产县品牌。3.培育企业品牌。引导支持企业开展境内外注册商标、管理及产品认证,找准产品定位,优化包装设计,丰富品牌内涵,开展品牌化营销。(二)持续深耕市场4.巩固提升传统市场。聚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传统市场,“走出去”举办春茶品茗会、斗茶赛、主题茶会、新品发布会、招商推介会、经销商培训等茶事活动,参加茶博会、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共100次;成立茶行业组织、协会5个,建立贵州茶运营中心10个,开设“贵州绿茶”品牌店100家;“请进来”参加省内茶博会等重要茶事活动,发展贵州茶经销商500人以上。不断提高贵州茶以品牌茶销售的比重,全年提高10个百分点。
5.持续深耕“三北”市场。继续以安顺市为主开拓华北市场,以铜仁市为主开拓西北市场,以遵义市为主开拓东北市场。密切同“三北”市场茶行业组织、主要茶城、重点茶叶经销商的合作,以发展经销商为重点,逐步推进产销合作。在“三北”市场新增“贵州绿茶”门店50家以上,提高贵州茶在“三北”市场的市场份额。6.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支持开发袋泡茶、花果茶等适合电商销售的产品,改进产品包装;引进培育电商专业人才,持续开展企业电商培训,拓展电子商务销售渠道;通过带货直播、短视频展示、电商平台等方式,促进茶叶营销;支持茶企开发“爆款”,开拓线上市场。支持企业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环球网、中国制造、亚马逊、速卖通等境内外知名电商平台拓展终端市场,平台费用给予一定支持。支持企业自建海外仓,据实按比例给予支持。(三)积极拓展国际市场7.做好市场定位。加强对国外目标市场的分析研判,重点拓展3-5个国际市场,持有助强示范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全省茶叶走出去。以珠茶、眉茶、片茶为重点,开拓中东、非洲等传统市场,以工夫红茶、红碎茶等产品为重点,开拓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以抹茶等产品为重点,开拓欧美、日本、香港等市场。8.建设出口专用基地。建设出口茶叶备案基地60万亩,全域推广开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把基地打造成绿色防控与质量安全的标杆。9.引进培育出口规模企业。支持贵茶公司、永田露、思南太古、普安习普、湄潭逅唐、贵定茶里等企业加快出口;引进培育出口专业人才,提升出口服务与监管能力。10.支持企业扩大产能。对新设立和已落地扩大产能且具备一定出口业绩和订单的茶叶企业,对其实际发生的企业搬迁、新设备采购、设备安装、生产线改造、厂房租赁、装修、物流、人才培训等费用给予一定比例支持。
(四)大力宣传推广11.形成媒体宣传矩阵。在春茶生产等重要时间节点,依托重大茶事活动,整合中央驻黔媒体和省内主流媒体力量,统筹外宣内宣、线上线下等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唱响“干净黔茶,全球共享”“贵茶相伴,终生无憾”。12.持续举办茶事活动。以继续办的“1+N”贵州茶产业国际博览会为龙头,年内依次举办“贵州绿茶”2022第一采、双手采茶、春季斗茶赛、“国际饮茶日”系列活动、秋季斗茶赛、“三北”市场暨招商推介、茶人会、抹茶大会等茶事活动。13.开展茶文化“七进”活动。编制好茶文化读本,举办茶文化“七进”(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活动500次,营造良好的茶文化氛围。14.开展“贵州绿茶”公益广告宣传。继续在全省高速公路沿线、龙洞堡机场、贵阳高铁站、地铁站以及贵阳城区广场电子屏开展“贵州绿茶”公益广告宣传。
(五)深化茶文旅融合15.加快茶叶“三进”(进景区、进酒店、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各市州参照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做法,把“贵州绿茶”品牌积极引入全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实现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贵州绿茶展销全覆盖;推动茶叶全面进入103对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特产专柜。16.推动茶叶融入“旅游+”链条。支持企业创意茶文化作品、开发茶旅游商品,积极培育茶园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茶文化康养、茶产品购物等茶旅新业态,形成一批以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景观型”加工厂、“生态型”精致茶庄、茶文化主题研学基地等。17.倡导新茶饮。支持创新创业,开发健康新茶饮,进入省内城市商业中心开设专卖点、连锁店;持续推广贵州冲泡,开展贵州冲泡培训。(六)严守质量安全18.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重点茶区全覆盖。发挥贵州大学院士团队的技术优势,依托基层植保体系和农民田间学校,构建“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防为先、应急为辅”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实现绿色防控的以虫治虫、以草抑草、免疫诱抗等集成技术,在47个茶叶主产县全覆盖。全年完成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面积300万亩。
19.加大投入品与过程监管。建立健全茶区万亩以上乡镇茶园用药专柜制度;茶山上禁止使用塑料盆、塑料袋盛放茶青,茶叶生产车间茶青及在制品全程不落地;推动龙头企业建立完善茶园和茶叶加工厂的可视化动态监控系统;加大厂区能源使用安全隐患排查,采茶工骑车作业安全宣传。20.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茶山净园行动,加大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打击违规使用除草剂的行为、违规使用禁限农药的行为;加大茶叶抽检力度,全年抽检茶样3000个以上。(七)夯实茶园基础21.主推黔茶系列茶树品种。建立健全黔茶1号、黔湄601等黔茶系列茶树品种繁育基地,以新建或改种换植方式建设黔茶系列茶树品种为主的茶园10万亩。22.推广茶叶专用肥。大力宣传贵州磷化集团生产的茶叶专用肥配比科学、养分高效与高性价比的特点,推动贵州磷化集团与茶区、茶企合作,推动茶叶专用肥成为省内茶叶肥料市场的主导产品;进一步研发茶叶专用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配方,提供多元化的茶叶专用肥精准配方,满足茶叶种植生产多元化的需求;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茶园种植绿肥。23.加强专用茶园建设。打造品牌、特色茶、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专用茶园100万亩。24.推进基地及产品认证。推进绿色、有机、雨林联盟、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基地及产品认证;全省欧标、绿色、有机茶等茶园占到全省茶园总面积的20%以上。25.推动茶园管理提升。茶山春季以“双手采茶”比赛为重点,夏秋季节以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为重点,冬季以修剪、施肥、药剂封园三位一体的冬管为重点,推动茶园管理水平升级。(八)促进加工升级26.提高加工机械化水平。支持中小企业优化加工机械配置,建设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生产线;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企业、龙头企业购置色选机等精制机械,建立精制生产线,开展“跨区域、跨季节、跨品种”的数字化拼配。
27.提升加工工艺水平。组织开展春季斗茶赛、秋季斗茶赛、制茶大赛、贵州冲泡大赛等赛事活动,开展大规模的茶叶加工技术培训,聚焦贵州绿茶等优势单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加工技术水平。28.延伸产业链条。支持以抹茶等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拓展茶产品功能用途,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29.培育茶产业联合体。支持茶企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茶产业领军企业。鼓励发展大型茶企牵头,合作社、家庭农场跟进,茶农积极参与的茶产业化联合体。(九)强化要素保障30.强化科研支撑。制定茶产业关键技术清单,支撑开展茶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鼓励支持省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产学研合作,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办好《贵茶》期刊。31.选育选用贵州茶树品种。支持各市(州)联合科研院校(所)进行地方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利用先进育种手段,选育推广运用具有贵州特色的优质茶树新品种。32.开展技能培训。依托贵州大学、贵阳学院等涉茶高校、高职、中职学校,开设农民田间学校,建立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实训基地;分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人群,开展种茶、管理、双手采茶、制茶、评茶、茶艺师、贵州冲泡、茶叶营销、茶叶经纪人、企业管理、出口报关等职业培训,全年培训5万人次以上。
33.提高茶产业装备水平。支持茶叶机械生产企业生产推广适应贵州的加工机械,茶园管护机具。34.加大标准宣贯。开展“贵州绿茶”地标示范区建设;标准宣贯会议500场3万人次以上。(十)坚持改革创新35.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模式。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通过返租倒包流转公司茶园进行管理,引导大型茶企到茶区建设生产基地和加工车间,与茶农建立股权式、分红式、契约式利益联结机制。支持企业提供茶叶色选、精制加工服务。36.探索管理方式改革。依托5个茶叶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加快培育茶园除草、机剪、施肥、绿色防控等茶园管护社会化服务组织或经纪人队伍,推动采取共管、代管、托管等方式,集中统一管理茶园施肥、除草、修剪、用药。37.深化投融资改革。推进茶园林权抵押、茶叶保险等,利用好基金,统筹落实好金融对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的支持;深化政银企合作,推动全省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茶产业。38.加大招商引资服务。根据“十四五”规划,系统梳理一批重大储备项目招商引资,引进优强企业投资重大项目。(十一)强化监管服务39.加强市场监管。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制度,严格市场准入,规范生产经营主体市场行为,排查整治“山头茶”“年份茶”“特效茶”“特种茶”“非卖品”“品鉴品”“办事茶”“送礼茶”等非法营销和炒作乱象。40.加强行业自律。发挥省茶叶协会、省茶文化研究会、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省茶叶学会等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会员单位履行社会责任。41.合力支持茶产业。省直各有关单位把工作要点相应内容纳入本单位2022年度工作计划,推动相关工作落实。42.加强监督检查。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及时督促检查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度,建立激励机制,对推动茶产业工作发展突出的市县给予重点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