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概念提出之前,软件似乎更像是工业品,提到软件,人们多会想到一张光盘,厂商把软件交付给客户,客户就得到了软件的所有权,而厂商也就算基本完成了任务,两者下一次见面,一般存在于软件运维或升级的时候。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变革,企业的经营模式必然随之不断更新,这时,传统的企业服务软件就显得力不从心,需要频繁地进行升级以适配不断更新的经营模式。一个企业软件短时间内从1.0版本升级到N.0版本,它的产品力和开发成本都将是不稳定的,无论是客户还是厂商,都是难以接受的。企业服务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财务、人事、营销等环节都是需求框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IT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SaaS的出现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软件行业的一大进步。SaaS能帮助企业做到简化、优化、一体化,数字驱动、任务到人、逐级响应、实时在线,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降本增效。SaaS的年费模式注定了这个行业绝对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唯有做好一站式服务,坚持长期主义,才能提升续费率,保持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 。要明白好的服务应该使客户成功。自SaaS于2004年进入中国以来,国内厂商迅速跟进。无论是传统的软件厂商,还是互联网大厂,都纷纷下场,更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不甘于错过这个风口,一头扎进SaaS的广阔赛道中。云计算是SaaS发展的技术前提,大规模的投入使得中国云计算市场迅速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2019年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就已达962.8亿元。到了2021年,更是增长了三倍多,达到了3229亿元。与此同时,近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的增长率也一直维持在每年35%以上,特别是2020年,增速更是一度达到48.7%。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云服务走上热门,成为新趋势。大量深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为降本增效或主动或被动地踏上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如果说2015年是中国SaaS发展的元年,2021年,则是中国SaaS行业全面兴起的一年,市场规模达到728亿元。此前,尽管中国企业实体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至2020年已达到4457.2万家,但有意识积极拥抱数字化的企业并不多。在中国,除了一些因规模巨大、业务复杂急需数字化转型的大公司和一些走在时代发展前沿的公司,还有大量的企业都没能理解或不想去理解SaaS能给企业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提升,这也是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强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原因。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三年多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普及了企业协同、移动办公等概念,为SaaS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力,让更多的企业接受并选择了SaaS。但是,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也是不可估量的。相比疫情暴发初期资本市场对SaaS的乐观预期,目前的宏观经济下行给SaaS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企业对SaaS需求的下降导致了2022年全球SaaS市场增速大幅下滑,其中美国作为全球最成熟的SaaS市场,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国内SaaS行业也受到波及,一些头部SaaS企业因产品力不足、盲目扩张、跨多跑道经营深陷亏损泥潭。反而一些聚焦细分市场、认真做事、解决客户痛点的新生力量逆势增长,吸引了资本市场的注意力。“低利率、快扩张”的打法不再受资本青睐,实打实的盈利能力成为SaaS企业融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发展红利不再、热度下降,SaaS市场终将回归理性,回归商业本质——“产品、价格、服务、成本、效率”。首先中国SaaS市场仍不成熟,还有广阔市场可以发掘,特别在疫情放开之后,中国企业实体数量将会有较大增长,需求总量自然会增加。其次当前国产化替代、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都是并将长期是国家重点推进的项目,加上专精特新的国策,利好中小SaaS企业发展。腾讯、阿里、字节三大企业协作平台开启收费模式,会让更多用户了解并接受付费企业服务,有效助力整个SaaS行业的发展,至于用户怎么选择,是SaaS企业该着重考虑的事情。总之,中国SaaS遇冷是短周期的,长远来看,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相信在回归理性后,中国SaaS市场仍会在长期内以较合理的增长率持续地成长。回归本质、做好定位、坚持长期主义,是当前中国SaaS企业需要做好的三件事。软件即服务,再好的模式,也改变不了其服务属性的本质。SaaS的跑道众多,病急乱投医不可取,跨多跑道发展,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要剖析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必要时断臂求生也是不二之选。中国SaaS起步晚,且与国外市场有较大差异,但SaaS模式注定长期主义者才会成功。长期主义不是坚持重复一件正确的大事,而是坚持改进一件件小事。希望中国SaaS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