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底,国家下发的79号文在业内广泛流传,其全面指导了国资信创产业发展和进度。“2027年央企国企100%完成信创替代”一枪打响,此后一段时间内相关行业板块指数大涨,将国内信创氛围又一次推向了小高潮。看似量化指标任务的下达在催着“交作业”,实则今年下半年,美国对华的芯片制裁力度骤然升温下又逼迫我国信息产业着急地“补作业”。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长久以来,我国的信息化起步从互联网应用开始,错过了最基础、底层和关键的单机爆发的产业机遇,也缺乏像微软、英特尔那样的“IT”巨头。所以当“卡脖子”问题出现时,我们曾一度陷入相当被动的局面,微软黑屏事件、华为中兴被制裁事件等不仅构成了时代的集体记忆,大大小小的类似状况仍在继续。内外部环境的步步紧逼下,信创产业发展已迫在眉睫,其本质是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领域的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安全可信。不破不立。由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稳的国产替代已势不可挡。由于我国信创产业细分领域国产替代的进度、迫切性不一,采取分批次渐进式推进。综合学界主流观点,国产替代整体上可以分为三阶段:进入期、追赶期、推广期(跨越期),进入期与追赶期主要解决技术壁垒的问题,推广期(跨越期)则解决的是商业化的问题。核心技术攻关尤为关键,当技术壁垒打破之后才有且自然而然会有商业化,前提是以人才为基,在有能力的条件下走出一条产学研融合发展的道路,并在市场导向的竞争环境中,建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公平机制,为行业树立信心,为创新活力涌流。仅仅国产替代还远远不够,国产的软硬件不一定符合信创标准。为了科技自立自强、国家信息安全,这就要求实现尽可能高的自主可控。还有很多脉络需要打通。从海外主导的体系到国产主导体系的巨大的迁移成本是整个中国信创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其解决绝不只靠某一个细分产业的单点突破,而必定伴随着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整个行业各领域生态的崛起,合作共赢,协同发力。脉络打通后,触达更多的神经末梢,化“被动防御”为“主动免疫”。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提出,“要加强网络安全的信息化,就要推广安全可信的产品。密码是信息安全保密的有利工具和有利武器,也是整个计算过程免疫的基因。”在他看来,等级保护需求创新跨越发展,密码应成为主动免疫的体系结构,主动识别、主动防护,用智能化发展密码,实现网络安全跨越式发展。尽管一开始信创产业在政策推动下蓬勃发展起来,但随着“2+8+N”体系进入深水区,政府正在由“主导者”变成“铺路人”的角色,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To B、To G以及未来的To C,企业既要向“上”生长,融入统筹层,找到行业定位,获取一手信息,适应变化;也要向“下”突破,瞄准市场,精准对接客户需求。这样做的好处是,根据政策端以及需求端,很多应用场景会一一浮现,催生诸多利基市场,在头部虹吸效应明显的当下给中小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重心越来越向需求端偏移,反映出各行业信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金融和电信是两大最先落地的行业信创,金融信创的建设发展往往会涉及监管协调、场景开放以及多元主体合作等问题。例如跨境征信、跨境支付清算,如果没有境内外监管部门监管协调就难以推进,同时,金融科技服务机构必须与金融持牌机构、实体经营企业等主体深度合作,才能把金融信创的实际价值释放出来。因此,围绕“效益、价值、安全”的主逻辑,科技自立自强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过程。我们要正视差距,做好攻坚战、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企业用实际行动提高核心竞争力,政府一方面要支持市场主体去创新试错,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拔苗助长。不过好在,近水楼台先得月,相比国外,信创企业们具有敏捷研发和敏捷服务的本土化优势、信息化服务的性价比优势、广阔的市场优势。好在,后发效益的影响下,不仅资源条件可选择性变大、时间得到节约,更重要的是使后起之秀能够也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开辟不同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况且,互联网应用的路不会白走,过往很多实践都将成为宝贵的经验。好在,“2+8”(“党政+行业”)前两步跌跌撞撞地迈出去了,有人用就有用户反馈,有用户反馈就有迭代升级,就能变得更稳、更好。溪流汇聚成江海,逐浪前行立潮头。把格局打开,引领信创建设浪潮,制定行业标准,促进产业生态繁荣,成为有潜力在全球范围的数字化领域争夺中国话语权的领军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我们自己,只是一代又一代的引进新的生产能力是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我们研究人员要争口气,否则发达国家在核心技术方面总是要卡我们的脖子。”江泽民同志在2006年12月发表的论文《努力把握微电子、软件和计算机产业的技术主动权》中这样写道。长者已逝,继往开来。在资本纷至沓来之际,信创各行业企业仍需保持好好做的本心。秉持着自信、开明、包容的态度,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相信无论在任何时代,新秩序、新气象中,我们社会新的适应性一定会形成得比预想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