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生产”,既包括工业制造,也包括农业种植,两者皆为国家经济的基础,缺一不可。然而,田间地头,想要把农务工作做好并不轻松,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的农活蕴藏着一系列的艰难与不易。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已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劳作的精力与体力。而在科技的进一步支撑下,农业不仅讲机械化更开始讲智慧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愈加广泛,智慧农业开始发展,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以科技支撑乡村发展、为乡村注入活力的需求更加迫切。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带动了传统农企,还吸引了一批互联网企业开始农业布局。农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正在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进行重构和升级,焕发出崭新的面貌。智慧农业是信息技术与农业决策、生产、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而产生的,通过监控、有线无线传输、智能分析、联动执行等功能达到数字化设计与应用、可视化表达、智能化管理的现代农业,不只是应用大型机械,更强调了人、机、物的全面连接。扭转农业生产的方式,以多种现代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综合应用为基础,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升级已成为新的趋势。据《2021年中国智慧农业全景图谱》,目前智慧农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以北斗星通、新疆众合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卫星导航及传感器相关的企业;中游主要是以奥科美、极飞科技等为代表的无人机、农业自动机械或智能化养殖相关的企业;下游主要是北大荒、中粮集团等为代表的农产品生产相关的企业。有报告指出,结合中国农业产值,初步预估2021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达685亿元,2022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743亿元,同比增长8.5%,各类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农业科技、农业服务企业成为发展重点,智慧农业行业前景广阔。一方面,将农业生产进行全流程跟踪式监测、管理,以数据驱动技术、资金、人才、物资,实现更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农产品种、管、采收、储存、加工等工作;另一方面,为打通供需连接渠道,打造快速、高效、精准的农业产销生态系统,重塑农业与消费者之间双向互动关系,我国围绕大田生产各方面展开的智慧农业探索,已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而如何进一步发挥效用,成为当前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科技发展与生产服务体系发展的要求下,首先要推进数据管理、智能化装备更强、更深层、更广泛的应用,还要解决如何让人更好地应用新技术并且加快实现技术自主,支持少人化甚至无人化生产等问题。智慧农业作用于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的农作方式不但解放农民的双手,更为现代农业增产提效打好基础,已成为一条明确的产业升级之路。这直接影响到传统农业做工的方式,目前,智慧农业按领域划分,形成诸如智慧种植业、智慧养殖业、智慧加工业等多个生产类型,按应用场景划分形成智慧农场、智慧温室、智慧加工厂等多个场所类别。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的农业平台落地应用更加广泛,实现了对温湿度等作物生长环境进行实时测量、数据联动灌溉、施肥等设计、远程监控等功能,对减少人力物力投入,同时提升作物质量和产量等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要素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北京市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的蔬菜无人农场,通过蔬菜规模化生产,全生长周期的无人化管理,平均减少人工投入成本约 55%,分别减少水、肥、药施用量 25%、31%、70%,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也降低了人工操作失误导致的生产风险或人身安全风险,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的同时,提高农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外,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优质、绿色、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加大。因此,科学分析、数据记录、精准控制、智能识别的新型农业平台显得更加必要,通过对“水肥药”更精准的控制,既能缓解生产过程中对土壤、河流污染的情况,还能减少农作物的农药残留。还有智能识别系统,可以对成熟作物进行筛查,自动剔除颜色、形状、霉斑等不合格的产品,食物质量档次得到提升,市场认可度不断增强,更实际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智慧农业渗透率不到1%,与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智慧农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我国要跻身世界农业现代化国家第一梯队,唯有加快部署智慧农业,推动智能装备替代劳力,根本性地提高生产效率。展望智慧农业的未来,加快数字赋能品种选育与智能装备农业体系的有机融合,结合不同经营主体的特点、不同产业的需求,依次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支持实现“机器替代人力、电脑替代人脑、自主技术竞争力增强”三大转变,将进一步加强我国跟进世界智慧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也为解决我国农业质量效益不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农业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得益于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我国在投入品减量、废弃物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协同降碳的作用初步显现。科技赋能农业生产体系,通过精准种植、养殖,减少农业系统碳排放,构建高效、生态、环保、低碳、智能、绿色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为推动智慧型生态保护建设、建立智慧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预警与智能监管提供方向,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加快实现“碳中和”的战略选择。站在企业的角度,智慧农业会逐步细分出很多专业领域和市场,设备生产、应用软件、服务等细化赛道还将涌现出一批专注型企业。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乃至卫星遥感也将会成为智慧农业最核心的技术,会渗透到农业过程的方方面面,行业还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农业领域呈现蓝海市场。而站在社会的角度,智慧农业更将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巨大活力,不仅劳作方式得到升级,还吸引、培育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及新型职业农民,带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市场体系的完善,使乡村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个人发展、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乡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底色。有统计显示,当前我国还有近6亿的农民,纵观历史,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离开农民的贡献与牺牲,所以今天,农民群体、乡村地区值得更多的关注与改善。读懂乡村才算读懂中国,从智慧农业着手,深度了解农业、乡村的经济、社会与治理生态,未来发展将迎来现代化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