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男性人口数量达到72334万人,占总人口的51.2%,女性人口数量为68844万人,占比约48.8%;而预计中国2021年成年单身人口将达到2.5-2.6亿,同时预计2021年处于独居状态成年人数量将超过9200万。庞大的单身人口基数一定程度映射了我国目前社交婚恋需求释放的巨大压力,与老一辈人“到了适婚年龄就结婚”的婚恋观不同,当代年轻人往往宁缺毋滥,没有合适的绝不将就。而与父母们“自来熟”的社交模式相比,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与人交往中,往往有“尴尬癌”“社交恐惧症”等阻碍存在。略显别扭的交往方式让更多适婚青年加入了单身大军,一方面自由地享受着孤独,一方面因群居动物的自然秉性偶尔又渴望与他人接触。而移动社交似乎是他们手中的最后一张底牌。2003年,扎克伯格黑掉哈佛数据库,将全校女生的照片上传到Facemash上,让大家评价谁更Hot。这个起初以男性视角搭建关系的网站后来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2012年,Tinder横空出世。右滑like,左滑pass,互相like就能创建对话,这种颠覆式的陌生人社交方式一出现便受到了年轻群体的狂热追捧。两年后,国内完全复制这一模式的探探大火更是印证了一个事实。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移动社交用户规模已达到9.24亿人,预计2022年中国移动社交用户整体突破10亿人。尽管这一数据包含微信、QQ等以通讯为主要目的的大众平台,但也包括不热衷父母安排的传统相亲却又没有太大社交圈子的太多的单身青年渴望通过网络与外界建立联系。有些人以交友为目的,寻找着心仪的对象;有些人热衷于找陌生人分享心情或对世界的看法;而有些人借助软件的机制寻找着兴趣相投的圈子。移动社交为现实社交闭塞的男男女女打开了一扇门,但这扇门绝对不是免费开的。对于资本方来说,2亿多的单身人群意味着超千亿的市场规模。抓住这2亿单身人士的需求痛点,谁都有可能摇身一变为中国的扎克伯格。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战场,争夺一触即发。2011年被称为移动社交的元年,而其之所以成为移动社交大爆发的一年,与一个关键的技术有很大的关系。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用户通过签到分享自己的定位便可以与现实附近的人建立联系。它打破了网络与现实世界的隔阂,帮助人们通过距离降低了心理防线,转而投入了陌生人社交的集体狂欢。对于运营者来说,这是激发用户量迅速裂变的重要手段。微信便是以此通过“附近的人”和“摇一摇”两招坐上了社交平台的头把交椅。同年起来的陌陌用的也是同样的招数,但与微信逐渐向熟人关系、通讯录好友方向演变相比,陌陌自始至终主打的都是在陌生人的世界里释放“原始的冲动”。这样近乎触碰红线的定位注定了有太多不可控因素。侵犯隐私、安全,甚至以桃色交易为幌子的诈骗团伙渐渐滋生。鱼龙混杂、男多女少的局面,即使从平台继续维系的角度,都不是什么好的牌面。之后,婚恋社交主打合理化、合法化,以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为代表,迅速蹿为那几年最红的明星。探探避开前者的用户群体,以校园社交切入,喊出了“颜值即正义”的口号,一时风光无两。不久之后,映客、花椒以直播杀入,将广大男性的注意力吸引至了一个个小小的直播间......两性关系既然是永恒的话题,移动社交领域便没有风平浪静的理由。不计其数的社交软件“你方唱罢我登场”,或以“灵魂”交友为题,或以语音互动为线,或是把兴趣相投的一群人聚成一个圈子,花样层出不穷,都试图建造着自己的社交城池。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社交软件,太多不确定因素都有使平台偏向庸俗化的可能,其中更暗含了很多隐秘的风险。加固审核机制,保持最初的定位对于平台来说其实是不小的挑战,但如微信张小龙所言,“庸俗化的理解方式无助于我们认清行业的未来。”或许这便是一些平台几年风光又悄然式微的原因吧。论坛上的一些年轻人表示,更倾向于玩新出现的社交软件,不是因为它的玩法多么吸引人,而是新平台机制简单,用户优质,更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男女伴侣。事实上,很多年轻人玩社交软件奔的都是聊天、交朋友的目的,平台风向走歪导致了很多优质用户的流失。人口红利消失,平台获客、获利或更艰难,但短时间捞一波钱还是稳扎稳打、做长期主义者,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们指向了两条不同的路径,后者显然更为任重道远,只是只有少数人会选这条路。2021年,“元宇宙”成为了资本热捧的新概念,即将因此掀起的波澜多少无法预测,但与之关联甚密的社交一定不会缺席。